您的位置: 首页 >学校概况>校长专栏> 详细内容

校长专栏

《冬天来了,春天还会远吗》
谢振中校长在辛丑冬至高三吃汤圆活动上的讲话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1-12-23 09:30:30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今天是2021年12月21日,晚上23时59分,我们将迎来冬至节气。

从自然角度说:今天是一年中白昼最短,黑夜最长的一天。 过了今天,白昼的时光就不断变长,但气温仍在下降。今天开始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,进入了我们常说的的“数九寒天” :一九二九不出手,三九四九冰上走,五九六九沿河看柳,七九河开,八九雁来,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。 

从人文角度说:冬至对中国人来说,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。在传统观念里,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也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之一,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。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,南方则偏爱汤圆、年糕等甜点,薄薄一层面皮,做法千变万化,但都包裹了鲜美溢香的味道,浸润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说到这里,跟大家一起学习一段典故。冬至吃饺子的来历。

■张仲景与包饺子的故事

张仲景,东汉南阳(今河南省南阳县人),约生于东汉和平一年(150年),卒于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。东汉医学家,辞官业医,博采众方,著《伤寒杂病论》。

《伤寒杂病论》确立了祖国医学“辨证论治”的规律,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,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,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;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,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。因此,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“医圣”,故有“医圣者,即医中之尧舜也,荣膺此誉者,唯仲景先师。

张仲景在长沙做官,在告老还乡退休的时候,正赶上那年冬天,寒风刺骨,雪花纷飞。在白河边上,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,衣不遮体,因为寒冷,把耳朵都冻烂了,心里十分难受。 

经过研究,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,叫“祛寒娇耳汤”。他叫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搭了个棚子,支上大锅,为穷人舍药治病,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,舍的药就是“祛寒娇耳汤”。祛寒娇耳汤其实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,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,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,再下锅,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。面皮包好后,样子象耳朵,又因为功效是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,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“娇耳”。

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一碗汤,2个“娇耳”,人们吃了“娇耳”,喝了汤,浑身发暖,两耳生热,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。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为大家舍“祛寒娇耳汤”的,几年后,也是在冬至这天去世的,人们为了纪念他,在冬至这天都要包一顿饺子吃,并且都说,冬至这天吃了饺子,冬天耳朵就不会冻了。

在实际生活中,冬至也标志着一年的末尾了,过完了今天,2021年便只剩下最后10天。纵使经历了难说的遗憾

纵使忍耐着刺骨的严寒,也不要灰心沉寂,夜再长,路再远,只要心怀目标,就不会失去方向。愿你不惧严寒,静待花开。    


《冬至日感怀》

谢振中

辛丑冬至冷雨淅,新冠病毒再相侵。

备考路上多荆棘,高三学子坚定迎。

师生共把汤圆煮,东高校园涌豪情。

医圣精神光芒在,四东文化照前程。

终审:张斌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